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,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以其独特和自然风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的追捧,其市场日益看好,而在古典家具中,明清风格的家具可谓一枝独秀,风骚独领。
圈椅是因靠背与扶手相连成圈形而得名。圈椅是交椅的改进。圆婉优美的椅圈通过后立柱,从高到低一顺而下,成为扶手。靠北板向后凹曲,坐靠时,人的臂膀倚着圈形的扶手上感到十分的舒适。
从结构上看,四条圆腿略为四挓,前腿的上端叫“鹅脖”承托扶手。扶手下装有向外弯曲的联邦棍(又叫“镰刀把”);座下装壶门券口牙子;腿跟处装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管脚枨,叫步步高管脚枨。圈椅在明代曾称为“太师椅”。
圈椅的圆弧形的靠背及扶手 ,对木材的纹理选用要求很高,也很费料,讲究的采用是“三拼”(即用三条圆弧开的木,用楔钉榫连成的),一般则采用“五拼”。
从结构上看,明式圈椅有两大类常规做法。第一种,即前腿与鹅脖(扶手下的立张)为同一根木材,后腿与靠背的立张为同一根木材,靠背板赞框嵌板而成,其上略有浮雕装饰。座下三面均有壶门式雕花券口子。圈椅的鹅脖(前腿上端)一般是曲形的,在圈椅与立柱、鹅脖与扶手、靠背板与圈椅之榫结处,均装饰有馊花边的花牙。脚跟处装有步步高脚枨,其下亦装有馊花边的脚牙。此类椅式,风格简朴,清新雅致。从工艺上讲,此类椅式的四条腿要用长木料,对木料的纹理走向要求很高,制作难度也较大(因四腿略外挓,又是圆腿,榫卯制作难度很大)。
第二类,鹅脖和椅圈立柱与腿足分别制作,是圈椅的另一类结构形式。靠椅座下采用面板、束腰、托腮、牙板、三弯腿、龙爪足、托泥的结构形式。靠背板上精美的浮雕装饰。靠背板、后立柱、鹅脖均装有曲边花牙。高束腰的两侧装有圭柱,嵌有绦环板式的浮雕螭龙装饰,托腮较宽。三弯腿与壶门式牙子榫接得很好,浑然一体,其上有卷草纹浮雕。龙爪足下有须弥座式托泥。托泥也采用壶门式牙条。此类椅式,风格豪华,色势不凡。从工艺上讲,因此椅式座与腿是分离的,四条腿只用短木料,对木料纹理走向要求不高,因四腿与牙条、管腿枨是垂直相交,故制作较易。
现在做古典家具越来越喜爱用金丝楠木来制作,因为金丝楠木家具在现在越来越受欢迎,在古典家具的收藏 上面金丝楠木家具也可谓是独领风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