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家具的发展及特点
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随着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国内手工业的繁荣,明式家具也得到空前发展,大量高质量家具不断涌现,同时又孕育着“清式家具”的产生。
清式家具的发展状况,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。从清初到康熙中期,家具大体保留明代家具的风格,其形制及保持简练质朴 的结构特征。但到了康熙中期以后到雍正、乾隆三代盛世期间,是清代经济繁荣盛世之时,社会侈靡使人们对家具风格转向追求雍容华贵,繁缛雕琢的风尚,国上清官内院的追随和提倡,清代中期以后,家具用材厚重,用料宽绰,体态凝重,体形宽大,装饰上求多求满,甚至采用多种材料并用,多种工艺的手法,炫耀其华丽富贵,充分发挥了雕、嵌、描绘等 手段,精雕细作,家具制作技术到了炉火纯真的程度并吸收了外来 文化的长处,变肃穆为流畅,化简素与雍容的家具格调,一改前代风格,与传统的明式家具中简朴、素雅 的风格形成 强烈对照,家具制作又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,故在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称为“清式家具”?清式家具另一个重要 特征就是形成 了地域性特点,制造地点主要是北京、苏州。和广州,分别称为“京式”“苏式”和“广式”。家具制作在风格上形成 不同的地方特色,也是清式家具进入新时期的标志之一。清代晚期自道光以后,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开始逐渐走向衰落,同时也受到外来 文化影响,造型向中西结合转变。不过在广大的民间,仍以实用,经济家具为主。